如果说锂离子电池目前发展有一定空间,那么正极材料的发展更是与国家补贴有一定的关联.受补贴政策调整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正极材料领域发生了各种变化,让我们触不及防.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正极材料市场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磷酸铁锂持续预冷,三元材料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当磷酸铁锂材料变冷时,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明显下降;对三元材料的需求迅速增长,使得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钴的价格也迎来了暴涨,提高了三元材料的价格。同时国家针对补贴金额与能源密度挂钩,高镍成为未来的主流。这个我在前面都有讲过,还有一种趋势是三元掺杂锰酸锂的越来越火热,用三元材料代替钴酸锂成为3c的替代材料将越来越平凡的使用;新型正极材料面临的事商业化加速.

1:三元材料替代钴酸锂材料
虽然三元材料市场需求的不断上升导致了材料企业业绩的增长,但三元材料的持续高价压缩了大量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其中到2018年钴价已经高达70万元/吨.在追求提高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方面,三元掺杂正极材料方案已成为许多储能电池企业的考虑选择。
根据客户对成本的要求,电池厂可以将锰酸锂的掺杂比设定为8:2,7:3,这种比例已经大大的降低了钴的含量,使其成本降低空间可高达5%-15%。这种方案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向三元材料中添加锰将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安全性和提高正极材料的倍增率具有积极作用。在钴价长期维持高位的情况下,钴酸锂价格过高,动力电池企业试图探讨三元锰含量可能继续升温的问题。
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向三元组分中添加锰可以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而在具有小容量需求和低性能要求的消费产品领域,锂电池企业正在积极寻找钴酸锂的替代材料,包括三元,多元复合和锰酸锂材料等。
目前,包括当升科技和宁波荣百里在内的主流正极材料企业正在积极开发多种正极材料。据该公司称,该公司开发的几种高压和高倍数材料已被用于替代下游客户的钴酸锂。将可能颠覆3c能源布局.

2:产品趋势化严重
受补贴政策调整影响,能源密度较高的三元电池受到更多主机厂的青睐,三元电池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三元材料生产和销售的增长,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与此同时,上游钴原料供应短缺,主要依赖进口。这样钴的价格飙升直接提高了三元材料的价格,增加了三元材料企业的净收入。但是,由于能源密度瓶颈,市场对磷酸铁锂材料的需求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上游原料碳酸锂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磷酸铁锂材料毛利率下降,导致磷酸铁锂材料企业收入增加。这样,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研究三元正极材料.
通过梳理2017年年报和2018年正极材料上市公司半年度报告,发现包括当升科技,杉杉股份,科恒股份,厦门钨业等三元材料企业迎来了几次净收入过度增长的发展趋势。然而,安达科技,金利科技,欧赛能源,烟台卓能等企业的主要产品净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呈现两极化趋势。
根据锂工业和研究所(GGII)的研究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共运送了64,100吨正极材料,同比增长13.7%。其中,三元材料同比增长52.1%,磷酸铁锂同比减少33.6%。

3:高能量密度稳定性提高
2017年底,浙江遨优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发布了工业化锂锰基动力电池,该电池稳定生产200-220wh/kg,预计2018年将产生250Wh/kg的质量能量密度。相比2017年大多以200wh/kg提高了大约20%以上.
2018年5月,遨优动力宣布其第一台锂电池通过国家检验,这也是第一台通过国家检验的液压动力电池。这可以算上是一个突破,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突破,动力电池的突破.
2018年7月,该部发布了第310批公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别为新日(无锡)发展有限公司的最佳动力。和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有限公司,形成一整套纯电动汽车物流箱车,承载锂锰电池的自主研发生产,实现丰富的锂锰电池组成一套完整的应用这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第一次。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与奇瑞商用车签署了战略采购协议。奇瑞计划在2019年从该公司购买10,000套锂电池,这意味着这种基于锂电池的电池将大规模商业化。
4:高镍,富锰成为趋势
由于补贴金额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改善需求的迫切影响,电池企业和主机厂正在从NCM523向NCM622和NCM811/NCA迈进。为了获得更多补贴。在原材料增加和下游补贴减少的双重压力下,三元电池的脱碳趋势明显,高镍三元阴极材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包括湖南杉杉,当升科技,宁波荣百里,天津巴莫等在内的企业先后生产高镍三元阳极材料,高镍811/NCA材料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应用逐步增加。 2019年至2020年,预计2019年至2020年,更多的阳极材料企业将大量生产高镍三元材料,下游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从而加速高镍三元体向NCM523和NCM622的更新换代过程。
在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方面,有必要实现2020年单体达到300wh/kg且系统超过220wh/kg的国家目标。具有硅 - 碳阳极的高镍正极是目前业界公认的技术路线。然而,350wh/kg甚至400wh / kg的进一步目标将需要寻找新一代阳极材料,其中锂 - 基材料被广泛认可。
到目前为止,业界一直在进行锂锰基材料的产业化研究,但一直无法突破导致锂锰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缓慢。但自2018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5:自主创新减弱
在2015年之后,大家都可以知道磷酸铁锂是霸者,但是呢,大家同样也可以看到,三元材料能量密度超过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到了2017年NCM523大批量的在乘用车上安装,那么2018年呢?
到了2018年,上面也提到了高镍三元材料NCM622,NCM811,NCA成为了研发的主要目标,像前端一些的公司会研发富锂正极材料,而且已经研发成功,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在投入生产.
2019年-2025年再从哪个方向进行研究呢?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建立工厂来应对国内的锂电池技术超越,松下,LG,三星等都有在国内的锂电池工厂,主要为的是相互竞争,但是未来发展的目标在哪里,都要相互交流,沟通,竞争,但是未来怎样发展没有谁可以确认,就像谁也不知道宁德时代会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的后起之秀,所以未来研发就更需要摸索,更这几年的发展有本质的区别.
